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此消息引起了全國范圍內人民的關注和歡呼。我國航天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系民族尊嚴,偉大的航天員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經過艱苦奮斗,走出了一條披荊斬棘、自強不息的道路,造就了中國航天事業今日的輝煌,實現了為[敏感詞]爭光的奮斗目標。
航天領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據了解,航天事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其發展離不開零缺陷、零疑點、零故障的質量文化,以及一絲不茍的嚴謹和堅韌不拔的品質,在設計、制造、試驗、測試等各環節,都需要把工作做深、做細、做透、做到,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風險。學習航天人的工匠精神,對于包括制藥裝備在內的制造行業而言意義重大且深遠。
藥品屬于特殊商品,其生產、加工、包裝到流通等一系列環節都需要按照標準嚴格操作。制藥設備參與藥品的生產過程當中,由于系統和零部件終都是通過焊接組裝在一起的,稍有瑕疵就會影響設備的性能與質量,對藥品產生直接的不利影響。因此,藥機行業需要苛求細致,精益求精。
將品質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力,學習借鑒航天人一絲不茍、嚴苛向上的工作作風,并將航天精神轉化到產品設備的打造中,是每個藥機人值得思考的。
目前我國已經發展成為藥機大國,但距離藥機強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缺乏航天人的工匠精神是導致其不強的原因之一。隨著我國制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升級,制藥裝備行業也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產業亟待從低端向中高端轉型,不少藥機企業也更加重視產品質量和創新,學習以工匠精神鑄造高品質的設備。
例如,有粉體設備廠家秉承“工匠精神”,堅持將設備做精做好,公司方面接受制藥網采訪時曾表示,十幾年前公司就與德國合作,如今工匠精神已經成為了公司的一種習慣。
再比如,有專業制造搪玻璃反應釜的企業表示,公司多年來也一直秉持著“工匠精神”,以“工藝”、“質量”、“創新”作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保持產品的工藝、質量的同時,不斷在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上持續投入,其生產的產品品質在行業內長期保持著優良的口碑。
整體來看,與德國等國外制造強國相比,我國藥機行業對于工匠精神還處于概念認識和探索階段,在踐行與傳承方面欠缺,行業內“差不多先生”比較多,常常忽視細節的把控,使得打造出的設備在外觀、性能、精度方面與進口高端設備存在明顯差距。
面向未來,藥機行業還將面臨諸多未知的挑戰,如新政策的出臺、用戶要求的提高、行業的競爭壓力等,在新的困難面前,藥機人需要學習和堅持航天人不怕苦、勇敢攻關、勇于挑戰的精神,堅持以工匠精神打造符合時代需求的高端國產設備,點亮國產藥機行業的未來,助推國產藥機產業發展壯大,在國際競爭中也更具備競爭力。
文章來源:制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