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份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以來,全國各省市就土壤普查逐漸行動起來。此次普查的目標除了對我國土壤類型及分布規律、土壤資源現狀及變化趨勢、土壤質量、性狀和利用狀況等有所了解外,土壤普查數據庫與樣品庫建設也是本次土壤普查的重點工作內容。
土壤的機械組成是第三次土壤普查理化性狀檢測指標之一。土壤的機械組成是指土壤礦物質各粒級的相對含量和比例。機械組成決定著土壤質地的粗細,所以它對土壤的理化性質和肥力狀況有直接影響。而且土壤機械組成不僅是土壤分類的重要依據,還與土壤地理研究、土壤改良、土建工程和區域水分循環過程等內容關系密切,因此在對土壤進行檢測時離不開對其機械組成的檢測。
在土壤檢測中,以機械組成為對象,常用的測定方法有篩分法、吸管法、比重計法等。吸管法操作復雜、但[敏感詞]度高。比重計法操作較簡便,適于對[敏感詞]度要求不高,批量較大,對粒級分組要求較細的樣品測定。
此次土壤普查所需要遵循的[敏感詞]標準和行業標準有以下幾項,詳見附件:
一、吸管法:《土壤分析技術規范(土壤顆粒分析》第二版
本方法主要是通過將試樣制成懸浮液,大于0.2mm的顆粒,用篩分法分離,小于0.2mm的各級顆粒則根據司篤克斯(Stokes)定律,計算出某一粒徑的土粒沉降至某一深度時所需時間,在該時間用吸管在該深度吸取一定體積的懸液,烘干后稱其質量,計算出土壤各級顆粒含量百分數。
二、比重計法:《耕地質量等級》附錄D(規范性附錄)土壤機械組成的測定GB/T 3346-2016
本方法是將試樣經處理制成懸浮液,根據司篤克斯定律,用特制的甲種土壤比重計于不同時間測定懸液密度的變化,并根據沉降時間、沉降深度及比重計讀數計算出土粒粒徑大小及其含量百分數。
三、密度計法:《森林土壤顆粒組成(機械組成)的測定》LY/T 1225一1999
本方法的要點是土樣經化學及物理處理成懸液定容后,根據司篤克斯定律及土壤密度計浮泡在懸液中,所處的平均有效深度,靜置不同時間后,用土壤密度計直接讀出每升懸液中所含各級顆粒的質量(g),計算它們的含量(g/kg),并定出土壤質地名稱。
四、吸管法:《森林土壤顆粒組成(機械組成)的測定》LY/T 1225一1999
本方法是由篩分及靜水沉降結合進行的,通過2mm篩孔的土樣經化學及物理處理成懸浮液定容后,根據司篤克斯(Stokes)定律和土粒在靜水中沉降的規律,大于0.25 mm的各級顆粒由一定 孔徑的篩子篩分,小于0.25 mm的粒級顆粒則用吸管從其中吸取一定量的各級顆粒(見表1),烘干稱其質量,計算各級顆粒含量的百分數,確定土壤的顆粒組成及土壤質地名稱。
資料下載:
《耕地質量等級》附錄D(規范性附錄)土壤機械組成的測定.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