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測定是指丈量和斷定土壤不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土壤物理性質與其水分、空氣、熱量情況以及對農田灌排的要求和耕耘效果親近相關。測定土壤物理性質是描繪灌排工程、進行土壤辦理的根底任務。
隨著我國第三次土壤普查的全面展開,土壤作為農業發展和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不僅與人類生產活動息息相關,更是關系到經濟與社會環境之間的永續發展。
現將部分相關文件整理如下,以供讀者參考。
《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8.1 土壤全磷的測定(氫氧化鈉熔融-鉬銻抗比色法)
土壤樣品于氫氧化鈉熔融,使土壤中含磷礦物及有機磷化合物全部轉化為可溶性的正磷酸鹽,用水和稀硫酸溶解熔塊,在規定條件下樣品溶液中的磷酸根與鉬銻抗顯色劑反應,生成磷鉬藍,其顏色的深淺與磷的含量成正比,通過分光光度法定量測定。本方法適用于各類土壤全磷含量的測定。需使用的主要儀器設備包括光度計、高溫電爐、鎳(或銀)坩堝、具塞三角瓶等。
《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9.1 土壤全鉀的測定
土壤全鉀的測定分堿熔和酸熔兩種。一是堿熔——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中的有機物和各種礦物在高溫(720℃)及氫氧化鈉熔劑的作用下被氧化和分解,用硫酸溶液溶解融塊,使鉀轉化為鉀離子,用火焰光度計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本方法適用于各類土壤全鉀含量的測定。二是酸熔——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加熱條件下,土壤中的有機物先用硝酸和高氯酸氧化,再用氫氟酸分解硅酸鹽等礦物,硅與氟形成四氟化硅逸去,繼續加熱至剩余的酸被趕盡,使礦質元素變成金屬氧化物或鹽類,用硫酸溶液溶解殘渣,使鉀轉變為鉀離子,經適當稀釋后用火焰光度計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本方法適用于各類土壤全鉀含量的測定。
《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18.1 土壤全硼的測定
土壤全硼的測定分堿熔——甲亞胺-H比色法、堿熔——姜黃素比色法、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三種,均適用于各類土壤全硼含量的測定。堿熔——甲亞胺-H比色法:堿熔脫硅后的濾液以氫氧化鈉分離鐵、錳等干擾元素,采用甲亞胺比色法測定土壤全硼量。堿熔——姜黃素比色法:土樣以碳酸鈉高溫熔融分解,在pH6.0-7.0的乙醇-水介質中,分離鐵、鋁及大量鈉鹽。蒸干濾液并以0.2mol/L鹽酸溶解后,用姜黃素比色法測定。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高頻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具有檢測范圍寬、檢出限低、干擾小、操作簡便等優點。土樣用碳酸鈉熔融后,以稀硫酸溶解,定容澄清,即可直接上機測定。
相關資料:
《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8.1 土壤全磷的測定(氫氧化鈉熔融-鉬銻抗比色法).docx
《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9.1 土壤全鉀的測定.docx
《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18.1 土壤全硼的測定.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