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水質 鍶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編碼規則》兩項[敏感詞]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并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水質 鍶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鍶(Sr)是堿土金屬中豐度最小的元素,是一種銀白色至淡[敏感詞]軟金屬,鍶碳酸鹽和其他鍶化合物(鍶鹽)作為重要的無機鹽原料,可廣泛用于電子、冶金、化工、航空、汽車等工業領域,隨著世界工業的不斷發展,鍶的使用領域也隨之逐步擴大和變化,在現代電池工業中鍶是新型的儲能材料,鍶也是高溫超導金屬氧化物的成分之一,成為用途廣泛的功能材料。
鍶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但過量的鍶會干擾人體中鈣的吸收與代謝,鍶可代替骨骼中的鈣,且比鈣更容易游離而導致一些疾病,所以鍶被認為是潛在威脅人類健康的金屬之一。在我國現行的環境質量標準和排放標準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中尚未設置鍶的限值,因此,制定相關的排放標準,對于豐富鍶的測定方法和加強對鍶鹽工業及含鍶廢水的管控,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環境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標準規定了測定水中鍶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適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可溶性鍶和總鍶的測定。本標準測定可溶性鍶的方法檢出限為0.04 mg/L,測定下限為0.16 mg/L;總鍶的方法檢出限為0.05 mg/L,測定下限為0.20 mg/L。
《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編碼規則》
隨著環境保護事業不斷發展,環境管理的精細化、專業化對數據的管理、交換、共享要求越來越高。編碼是進行信息分類、校核、匯總及檢索的鍵,利用鍵來識別每一條記錄,克服被編碼對象參差不齊的特點,[敏感詞]的編碼能夠顯著提高數據檢索和處理速度。
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是我國地表水環境管理的重要支撐。近十年來,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監測點位代碼作為監測點位的[敏感詞]標識,對于監測點位信息的維護、環境監測數據的傳輸與管理、環境質量綜合評價、信息公開都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尚未發布統一的生態環境部門地表水監測點位編碼規則標準,不同省份、不同級別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各自制定編碼規則,不利于國控、省控、市控、縣控數據整合,影響了行業內各級地表水環境監測數據的融合使用。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編碼規則能夠有效助力我國環境管理的精細化與專業化。
本標準規定了地表水環境質量常規監測點位編碼方法和編碼規則,適用于全國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庫和渠道)環境質量常規監測點位編碼工作。
據悉,上述兩個征求意見稿的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2年11月10日。